
悬索桥
一、悬索桥施工监理
国内已建成的大跨悬索桥的主缆采用平行高强钢丝制作而成。
应根据悬索桥的构造和施工特点,监理人员应审查承包人提交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,对构件加工、特殊机械设备的设计制作必要时应进行试验。
应检查承包人申报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控措施。
二、锚碗技术要求
对于重力式锚碗锚固体系技术要求:
1.型钢锚固体系的技术要求
1)所有构件安装均应按照钢结构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;
2)锚杆、锚梁制造时,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抛丸除锈、表面涂装和无破损探伤等工作;出厂前应对构件连接进行试拼,其中应包括锚杆拼装、锚杆与锚梁连接、锚支架及其连接系平面试装;
3)制作、安装精度要求,见表2-4-129。
2.预应力锚固体系技术要求
1)预应力张拉与压浆工艺,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外,锚头要安装防护套,并注入保护性油脂;
2)加工件必须进行超声波和磁粉探伤检查;
3)施工精度要求,见表2-4-130。
锚杆、锚梁制作安装精度要求表2-4129
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精度要求表2-4130
续表
注意: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措施,要进行检查。对隧道式锚碗更应注意审核。
3.隧道式的锚碗开挖与施工
在隧道式锚碗开挖时,应采用小型爆破,以震松后能将岩石撬动为准。开挖后应正确支护并进行锚体灌注。
隧道式锚碗混凝土施工,必须注意以下事项:
1)锚体混凝土必须与岩体结合良好,采用微膨胀混凝土,防止混凝土收缩与拱顶基岩分离。
2)混凝土浇筑完毕后,必须采取混凝土养生措施,确保混凝土的质量。
3)注意洞内排水和通风。
4.锚碗混凝土施工精度(见表2-4-131)。
锚碗混凝土施工精度要求(mm)表24131
三、索塔质量检查
索塔安装后,应按下列内容进行检查:
1)检查承包人的施工方案。
2)主塔施工精度要求见表2-4-132。
主塔施工精度要求表2-4-132
续表
3)检查横梁模板和支撑系统,检查时注意以下几点:弹性与非弹性压缩与下沉,不均匀沉降,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及日照温差的影响。
4)检查索塔施工的支撑构件。
5)检查泵送混凝土的配比,泵送系统及泵送工艺。
6)检查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。
7)考虑到索塔施工的稳定和安全,应检查其临时固定措施。
四、施工猫道安全检查
施工猫道安装完毕后,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安全检查。
1)应检查猫道上、下游分别设置情况,形状及各部尺寸是否满足主缆施工的要求。
上、下游猫道间应设置若干条人行通道,以增强抗风稳定性。
2)应检查猫道的承重索的材料、作用荷载;承重索的安全系数不小于3.0,检查其抗风缆的稳定性。
3)猫道架设的总原则是,对称施工应控制裸塔塔顶变位及扭转。
猫道架设应控制其进度,并进行监测两侧水平力差异不超过设计要求。
4)猫道拆除严禁伤及吊索、主缆和桥面。
五、主缆工程质量检查
悬索桥主缆是最重要构件,监理人员必按下列事项,逐项进行下列检查:
1)主缆索股制作,须按预制索股技术标准执行。
2)主缆索股牵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:包括初始牵引,绑扎带被切断的处理,牵引到对岸的临时固定措施,锚头引入锚固系统前的处理,索股横移注意事项,整形过程中的技术要求,临时锚固措施等。
3)主缆索股线形调整的时间温度要求,基准索股标高的调整技术要求,垂度调整精度标准。
4)紧缆工作中应注意预紧缆的工作环境,主缆全长分区,正式紧缆的方向,紧缆机具设备等。
正式紧缆质量控制:
(1)空隙率须满足设计要求,空隙率偏差为±2%。
(2)不圆度(即紧缆后主缆横径与竖径之差),不宜超过主缆设计直径的5%。
5)主缆防护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。
六、索鞍制作与安装精度要求
索鞍安装精度见表2-4-133,表2-4-134。
主索鞍安装精度表实测项目(mm)表2-4133
散索鞍安装实测项目(mm)表24134
七、索夹与吊索质量检查
索夹制作应按有关规定执行。应注意:索夹安装的空缆线形测定及修正。各索夹的具体位置的确定及编号,安装过程中的保护,固紧索夹螺栓的操作方法等。吊索的制作应按有关产品标准执行。吊索安装注意不受损伤及防止扭转。
八、全焊加劲钢箱梁的制作与安装要求
1.制作
1))全焊加劲钢箱梁的零部件加工范围及允许偏差,见表表2-4-135。
零件的加工范围及允许偏差(mm)表2-4135
注:①板厚t<10mm、板边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mm;板厚t>710mm、板边垂直度偏差为0.1t,但不得大于3mm;
②马刀形弯曲,长弯10m及以下允许2mm,10m以上允许3mm,但不得有锐弯。
2)经刨边后边缘,其表面质量及公差应符合表2-4-136的要求。
创边要求及分差表(mm)表2-4-136
3)焊接坡口的加工偏差,应符合表2-4-137的规定。
焊接坡口加工允许偏差表(mm)表2-4137
注:未注明单位为:mm。
4)板件、部件及节段组装的精度要求见表2-4-138。
组装精度要求(mm)表2-4138
5)焊接要求
(1)焊接超声波无损探伤范围、内部质量分级检验等级应符合表2-4-139规定。
焊缝超声波无损探伤范围、内部质量分级及检验等级表2-4139
(2)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应符合现行(GB11345-89)《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》的规定。
(3)焊缝的磁粉探伤应符合现行(JB/T6061-92)《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》的规定。
(4)焊缝的渗透探伤应符合现行(JB/T6062-92)《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极》的规定。
(5)桥面板、桥底板、风嘴(参与强度计算时)的纵、横向对接焊缝须进行射线探伤,对纵缝按接头数量的10%进行射线探伤。探伤范围:焊缝两端各250mm~300mm;接焊长度大于2m时,中间加探250mm~300mm。对横缝应按其长度的5%随机进行射线探伤。
(6)焊缝的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(GB3323-87)《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》的规定。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AB级;焊缝内部质量为Ⅱ级。
(7)焊缝修磨和返修
①外观检查超标者应按本节第八款序号1进行返修。
②超出规定的内部缺陷,应在查明原因后,用碳弧气创清除缺陷,用手工焊进行返修。
③返修焊缝的焊缝应修磨匀顺,并按原质量标准进行复验。
6)部件矫正
(1)部件矫正时,应优先采用机械矫正方法。矫正时应缓慢加力。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℃,冷矫角度变形总量不应大于2%。
(2)仅作定位焊或焊缝尚未完成的构件,不宜进行矫正。
(3)板件和节段应在装焊完毕松弛约束后进行矫正。
(4)火焰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600℃~800℃范围,同一部位加热不宜超过2次。
2.试拼装
(1)钢梁应按照拼装图,根据架梁顺序进行厂内试拼装,试拼不少有3个节段。
(2)试拼装前,应认真作好各项准备工作,仔细检查试拼装胎位、工具、仪器及吊具是否完好,安全可靠。
(3)依据设计图及工艺文件,核对每个零件、部件、梁段,不允许使用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零部件及梁段进行厂内试拼装。
(4)每次试拼按表2-4-112和表2-4-113进行检测,其结果应有详细记录,首次由工厂技术负责主管组织鉴定,其余各次由工厂检验部门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。
3.成品
成品梁段基本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表2-4-140的要求。
梁段验收条件(单位:mm)表2-4-140
续表
4.安装
1)应检查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情况,包括桥下地形及河床探测、水文情况、施工方案,封航方案、天气情况,吊机及其他机具设备的检查,吊装方法的选定,吊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。
在调试和定位过程中,应对箱梁节段接头进行测试,并随时拧紧定位临时螺栓。
当节段吊装超过一定数量时,跨中段的挠度曲线趋于平缓接近设计要求,此时可对该接头进行定位焊,随节段吊装的增加,其它节段的挠度曲线将逐渐趋于平缓,其它节段接头也将就位,可实施定位焊。
2)工地焊接
应作工艺评定并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焊接。
应检查焊缝除锈,接头坡口、间隙和板面高低差;接头焊接时应注意温度变化,固定措施;箱内焊接的通风措施;桥面板和桥底板应使用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,其它结构应尽可能采用高效焊以减少焊接变形,当箱内采用CO,气体保护焊,应采取通风防护安全措施。
应检查控制变形的措施:
工地焊接接头应100%的进行超声波探测,其中抽其30%进行x光探伤拍片检查,当有一片不合格时则对该焊缝进行100%的x光拍片。
纵向加劲肋的对接接缝只作超声波探伤。
3)工地涂装
(1)工地焊接后应按防腐设计要求进行表面处理。
(2)工地焊接的表面补涂油漆应在表面除锈24小时内进行,分层补涂底漆和面漆,并达到设计的漆膜总厚度。
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,工地焊接完成后,应按涂装工艺文件的要求,涂箱外装饰面漆。
九、钢桥面铺装技术要求
1.一般要求
钢桥面板出厂时,应按设计要求涂防锈漆,在桥面铺装前应喷丸除锈。
钢桥面铺装施工前,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,并对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作全面检查。铺装各层施工前,应进行施工试验。
在钢桥面铺装施工时,在一道工序完工之后,下道工序应紧跟或尽快进行,施工前下层应保持干燥、整洁、不得有尘土、杂物、油污或损坏,当不符合要求时应予处理。除沥青铺装层外,完工后的铺装层表面严禁通行非施工车辆。
在防锈层施工前,必须对钢桥面进行表面除锈处理,表面处理宜采用喷砂、喷丸或火焰喷射法。对于不宜采用上述方法的部位,可用电动砂轮、电动刷或手工除锈方法等进行处理。经表面处理后的钢桥面光洁度应达到《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防锈等级》
(GB8923-88)标准Sa2.5级或St3级,表面处理后4小时内应涂上防锈层。
防锈层施工必须严格遵照材料厂家或供货单位提供的施工指南进行,施工指南应包括施工温度和温度条件,材料组分混合比例和混合使用时间、施工方法和机具要求等,涂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当防锈层为工厂涂布时,在钢梁架设并焊接或螺栓栓接好后,对钢桥面板焊接或栓接部位应重新喷砂或用其它方法进行处理,再补补涂上防锈层。
2.防水层的施工
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:
1)防水层涂层,包括防水层与防锈层间的粘结力,其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2)施工时气温和湿度应符合材料厂家提出的要求。
3)树脂防水层宜采用无气喷涂设备喷涂,沥青防水层宜采有沥青洒布车洒布,对于小面积施工,可采用滚涂或刷涂法施工。卷材防水层应按现行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》(JITJ032-94)的规定进行施工4)防水层材料为多组分现场反应性树脂时,各组分必须按正确的比例混合,并应搅拌均匀,材料拌制好后必须立即喷涂,且应边施工边搅拌,对于超过混合使用时间的材料不得采用。分层涂布时,上层的施工必须在下层防水膜硬化后进行。
5)施工厚度应均匀,并符合设计要求。
6)若在树脂防水层表面撒布石料,应采用坚硬无尘、规格为1mm~2mm的砂粒,且应在防水膜未固化前撒布。
7)施工时应对周围构造物进行保护,不得对构造物造成污染。
3.粘结层的施工
粘结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:
1)施工气温不得低于5℃,且应高于露点温度3℃以上。
2)粘结剂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,洒布温度和洒布量应通过试洒确定。
3)若在粘结层上撒布沥青预拌碎石,宜采用规格为5mm~10mm的坚硬碎石,沥青含量宜为0.5%。碎石撒布应均匀、满布、不重叠,并宜用压路机碾压一至两遍。
4.沥青铺装层
沥青铺装层厚度大于60mm时应分两层铺筑。
沥青铺装层混合料的选择,应充分考虑钢桥面板受力特点、沥青铺装层的功能以及气候环境因素。沥青混合料应能适应钢桥面板的各种变形,满足抗裂、抗车辙、抗水损害、耐久防水性能要求,沥青铺装上层还应满足抗滑性能要求,应按表2-4-141来选择适当的沥
青铺装层结构组合。
钢桥面沥青铺装层适应的混合料类型(mm)表2-4-141
注:若上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,宜选用GA-13。
沥青铺装层胶结料,应采用能满足铺装层混合料性能要求的材料,其中SMA混合料应采用改性沥青,GA混合料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天然沥青,或岩石沥青与石油沥青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硬质沥青。
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矿料,应符合现行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》(JIJ032)对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材料的要求,其中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0%,压碎值不得大于25%。
SMA混合料必须采用纤维作稳定剂,纤维的添加量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,采用木质素纤维时宜为0.3%~0.4%,采用矿质纤维时宜为0.4%~0.5%。
沥青铺装层混合料矿料级配合沥青用量,必须经配合比设计确定,经设计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,应符合表2-4-142的要求,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。
钢桥面沥青铺装混合料技术要求表2-4-142
注:弯曲试验采用日本“铺装试验法便览”中的方法进行试验,试件尺寸为100mm×300mm×50mm。
沥青铺装施工之前,必须铺筑试验段,以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,并确定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。
沥青铺装施工气温不得低于15℃,且应在钢桥面左右两幅平行对称分段铺筑。
5.SMA混合料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》(JIJ032)对高速公路的有关规定外,尚应遵循以下原则:
1)改性沥青宜在沥青拌和厂采用专门的改性沥青加工设备现场配制,并现配现用。
当使用成品改性沥青时,不得有改性剂发生离析的现象。
2)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的品种和粘度,经试拌试铺论证确定。
3)当下层非沥青铺装时,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不得在下层层面上调头,而应在桥头调头后倒行至摊铺机前。
4)对SMA混合料进行碾压时,不得振动碾压(不大于1t的小型压路机除外),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。
5)当摊铺过程中,因故停顿致使混合料温度下降超过规定,或遇雨时,应停止摊铺,并就地设置横向施工缝,对已摊铺但无法压实的混合料应立即清除。
6)设置施工缝时,不得损害下层及钢桥面板,纵缝应避开加劲肋或腹板顶面位置,横缝应避开横隔梁顶面位置和悬索桥吊杆位置。分层铺筑时层内宜喷洒粘层油。
7)已铺筑好的铺装层应待混合料充分硬结后方可开放交通。
6.GA混合料的施工
GA混合料的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:
1)必须配备成套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专用机械设备,包括矿粉加热设备、加热拌和运输车、专用摊铺机等。
2)沥青混合料在加热拌和运输车中的搅拌时间,不宜少于45min,并以形成富有流动性的可供浇注施工的沥青混合料为准,混合料出料温度宜为20℃~260℃。
3)摊铺厚度应均匀一致,相邻两幅相接时,接缝应保持平顺。
4)GA混合料作面层时,应在其表面撤布一层坚硬、耐磨耗、抗冲击的沥青预拌碎石,碎石撒布应紧跟摊捕进行,并用小型压路机或其它工具将其压入铺装层中。
7.连接缝的施工
在沥青铺装与构造物相接触部分设置接缝时,宽度宜为6mm~15mm。接缝应采用具有良好弹性性质的改性沥青作填缝料,施工前应清除掉接缝内部及构造物侧面所有灰尘及其它杂物,并保持干燥,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5℃。填缝应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:
1)先预留接缝,在沥青铺装施工完毕后再注入填缝料。
2)沥青铺装施工前在接缝位置先粘贴成型接缝条。
钢桥面人行道及中央分隔带铺装,除沥青铺装外其余应与行车道相同。沥青铺装层宜采用砂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,并宜人工铺筑,当使用大型压路机有困难时,应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压实,对不能采用压实机具的部位,可采用人工夯实。
8.质量检查与验收
钢桥面沥青铺装的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,应按照现行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》
(JTJ032)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要求执行,其中平整度用3m直尺检测要求不大于5mm。对钢桥面沥青铺装进行检测时,不得采用钻孔法,而应改用其他适合的办法。
十、伸缩缝和支座安装要求
伸缩缝个、出|整调斑,情地制翻非面沫,训第主鸡惠搬非印采应注意安装时间、混凝土强度、吊装安全等。娇面的鸡症合主,当姻的支座安装精度见表2-4-143。
静量好的剩合她为查创速成情标甲采集主支座安装精度表:(单位:mm)
表2-4-143
注:竖向支座垫石钢板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mm。
推荐阅读:
